“垂簾無個事,抱膝看屏山”,“苔痕上階綠,草色入簾青”。一掛竹簾,風韻雅致。
記得過去也在檐下窗前也掛過竹簾。掛上之后,炎熱陽光頓時被分割成細細的光影,室內便顯得影影綽綽,再掛上一只叫蟈蟈籠子,也有點詩情畫意。然而簾究 竟是要起到“隔中有透,實中有虛”的作用,篾片之間太疏則無法起到“隔”的作用,太密則無法起到“透”的作用。竹簾的縫隙大致在0.5厘米左右,看上去成 細密狀。風要進屋,頗為勉強。而且篾片被繩子固定住,片片死板,無法進行適度地調節,只能大開大合地或卷起、或放下。
因而還是覺得塑料的百葉簾好,雖然上面沒有丁點的古文詩詞的韻味,新的時候還有股塑料味,然而比起竹簾來,它顯得活絡,可以任意調節葉片的角度、縫隙的疏密,更能體現出簾的“隔中有透,實中有虛”的作用。
比如下午時分,將葉片朝上翻轉,擋住了火辣辣陽光的直射,光線只能打了彎,順著下面較小的縫隙折射進來,屋內便是一片幽暗。簾子是綠色塑料片,因而靠 窗的書桌上,仿佛鋪了一層深井中、老墻下的那種暗綠苔蘚。在這樣的光線中,聽著窗外陣陣蟬聲,便有“草色入簾青”般的氛圍。室內的溫度,似乎也變得陰涼 些。
早上,將百葉簾朝下翻轉,即不讓陽光直射普照,又讓它順著百葉簾的傾斜角度進入到室內。這樣的光線顯得即明亮又柔和,而清涼的晨風也順著葉片的傾斜, 流水般地進來,令人十分愜意。而且一抬頭,還能透過向上翻起的葉片縫隙,看到湛藍的天空上那朵朵碩大潔白、崇山峻嶺般的云,由此想到一句“坐看云起時”的 古詩,心中由此變得一片明凈。
下午時分,時常有雷雨光顧,一時間,烏云滾滾,天色頓時陰暗下來,我便將百葉簾的葉片調整到水平狀,縫隙頓時擴大。于是一陣陣裹著潮濕氣息的風,長驅直入,拂在身上,禁不住叫出一聲“好風”,渾身清涼,暑意頓消。
在無風悶熱、不得不開空調時,便將百葉簾全部翻起,每片葉片幾乎呈90°的直立狀,緊密連接,不留有一點空隙,將陽光全部擋住。這時門窗緊閉,安靜無 聲,灼熱的陽光,全部變成了百葉簾上的一片翠綠,恍然置身于竹林的濃蔭中,連空調的嗡嗡聲,也變成了穿行在林中的颯颯風聲。